首页

西安王妃女s坐脸

时间:2025-05-25 19:10:17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64491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健康丨关注肝炎日:请温柔呵护你的“小心肝”

“鼓岭家·谱”系统存储的数据在一年内“膨胀”了9倍。目前,数据库已录入15000多张人脸、涵盖近8700个人物信息。通过对接美国国家档案馆等开放数据源,系统囊括了1949年以前来过福州的美国传教士和商人的影像。

端稳“中国饭碗”有底气

在第六届进博会的这个颇具设计感的舞台上,耐克宣布将在上海设立耐克中国运动研究实验室。这成为进博会推动“展商变投资商”、推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又一个生动案例。

被“绣”出的傈僳欢歌

另据俄总统网站24日消息,俄总统普京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拉赫蒙就“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恐袭事件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向俄罗斯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和声援,并强烈谴责此次恐袭事件。两国元首表示,双方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在反恐领域密切合作。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评估结果显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增幅10.88%。近年来,随着人为扰动减少,包括“旗舰物种”雪豹在内的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多只大种群白唇鹿、800只左右特大种群岩羊、50只以上大种群蓝马鸡……曾被认为几近绝迹的马麝也重新出现在祁连山里。保护区还新发现了凤头蜂鹰、红脚隼、藏狐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世界不需要美国扮演“金融警察”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是引领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针。这就要求双方形成对彼此的正确战略认知,妥善处理分歧,拓展合作,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